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国最年轻的金融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政策。即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为背景,考察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浮动、国际货币一体化等方面对货币理论和金融政策的影响。
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现代金融理论》、《国际金融》、《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实务》、《货币与金融经济学前沿》、《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经济学手册》等。曾获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专著《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分析》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欧元与国际货币竞争》获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著作奖。
内容简介
金融通俗地讲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就这一个简简单单的概念对那些非常非常执著的学者,以及对很多业界和政府的人士充满着那么多的诱惑。在这次讲座中,陈教授讲述了三个问题:货币革命、金融业革命和金融革命的未来。一条革命之路就这样铺在了我们面前。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中国夏朝,海贝有幸成为一种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开始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历了金、银、铜、纸币的时代,货币永远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良币驱逐劣币的规律的发现,不光是适合于解释实物货币情况下所存在的一些矛盾和规律,而且也可以用于解释现代货币史,以及我们将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现象的所有的东西。这个法则成为了货币革命中的里程碑。
随着货币的大面积流通,银行出现了,1844年英格兰银行的开业标志着银行业的兴起。从此以后,世界各地的银行就像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方便快捷的存取款业务、简单易学的操作方法赢得了全球的消费者的青睐,银行业就这样遍布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债券最早的出现是1345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那里的一个赌场发行的公债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债券。到了18世纪,银行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证券方面的需求,于是证券业就应运而生了。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全球的经济市场日趋完善,这是一条并不那么平坦的革命之路。
金融业的革命当中,由原来初级阶段的混业,到分离经营,一直到现在的更高级阶段的混业经营,经过了几次重大的变革。
未来的全球的金融业要走向更加健康,更加能够承担新的世纪所赋予金融的使命。所以说在金融改革任何一个重大的金融改革之前,需要学术界,需要努力的人尽快拿出思想和智慧来,引导21世纪的新的金融秩序的建立。
《聚焦金融革命》 (全文)
欢迎大家能够来光临讲座,题目是《聚焦金融革命》,今天我们同样是讲一个历史的问题,回顾金融的革命。实际上就是和我们在座的同学一起我们来回顾一下金融发展当中的一些重大的变革,这些重大的变革,它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