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互动知识中心主持、兼任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研究员等。
发表出版了《赵汀阳自选集》、《学问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等十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
博弈论通常是指非合作博弈论,它是一种方法论,它的特征是: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它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在其命运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因此在数学、经济学、社会分析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它的创立者约翰·纳什也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针对人类行为提出了许多假设,他的这些假设为人们寻求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这一理论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赵汀阳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赵汀阳认为,之所以对博弈论进行哲学分析,是因为他希望哲学能够重新回到一种实验的姿态上去,能够来重新接纳一些人们通常不认为是哲学问题的问题,把它们这些问题都纳入哲学来考虑。以促动学科之间的互相反思。
在本讲中,赵汀阳研究员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搏弈论的基本假设,使人们认识搏弈论以及搏弈论还存在哪些难题,和搏弈论存在的缺陷、困难。对搏弈论进行冷静的反思。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全文)
今天就是我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是一个跟博弈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哲学对博弈论,或者是博弈问题的一个思考。这个非合作博弈论是纳什创立的,纳什由于1994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后来又根据他的故事拍了《美丽心灵》,所以一下子也成了公众人物,甚至在中国也似乎成了公众人物。我记得去年纳什到北京来参加世界数学大会的时候,他讲演的那一场,当时我去听了。当时呢,我发现在场的时候,有很多母亲带着她们的小孩,一般都还比较小,小学的、中学的那个样子,当时我还是有一点惊讶,我想现在连小孩都来听博弈论了。结果一会儿纳什出来了,其中我旁边有一个母亲呢,就把她孩子拉起来,说“孩子快看,那就是大师。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这个博弈论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大的一个学术上的成功……